在甘泉村的外围,有一口荒废多年的枯井。国师能隐隐感觉到那些灵气正是从那枯井之中溢散而出的,他甚至能够在某些时段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但是他放出神识探查却什么也察觉不到。
于是,他便坐在这口枯井旁,取出了以前从宗门藏经阁中复制出的那枚《地灵赋》的玉简。这部典籍主要是记载着与灵脉探查、山川河流走向、风水学说、气运兴衰等相关的内容。
由于他身为国师,必须要懂得这些,以便于帮助他所守护的皇庭能够长治久安。而这部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关于灵脉的内容,与他这几日现的些许细节似乎有些相似。这才让他根据某些线索,找到了这口枯井。
当第一缕月光洒在甘泉村时,国师的耳中又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音,而这声音似乎就是从这枯井底部传出。
国师取了几块石子丢入枯井之中,除了传来几声回音外,却没有任何的反应。
于是他便趴在井口,耳朵几乎贴着井口的岩壁。这下,他能清晰地听见地下数百米处的岩浆与灵脉交汇的“嗤嗤”声,那种仿佛洪荒巨兽吞吐气息的韵律,正是《地灵赋》中所记载的,上古传说中的“灵脉之心”!
这“灵脉之心”会渐渐形成一种天然的阵法,将周边的能量全部聚集过来,从量变产生质变。随后衍化出一些令人无法预测的神奇力量。
“难怪这村子出现这么多的身具灵根之人,看来都是受到这灵脉之心生成的神秘力量所影响。也不知这灵脉之心还能衍化出什么样的力量?”国师的心中一阵火热,他觉得自己是找到宝了,如果能够独吞,谁还会傻乎乎地告知宗门啊!
他决定认真地研究一下《地灵赋》中的内容,再决定下一步如何挖掘其中的机缘!
只是,随着国师深入地研读《地灵赋》中的内容后,他的心却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典籍中记载,这灵脉之心会形成一种自我封印,来保证其中的灵力尽可能不外泄。如果想要攫取其中的资源和能量,先必须要破开这道封印。
但有能力破开这道封印的,也只有具备炼虚期实力的高手方能做到。
炼虚期!国师摇头苦笑着,他根本就没有想过炼虚期,甚至结丹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望。如今的他,已经活了两百多岁,所剩的寿元也仅剩下几十年了。
原本早已放弃结丹幻想的他,都已经决定要在凡俗国度享受人生、颐养天年了。却不料,竟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这么一个灵脉之心!这让他心中已经死去的念头再次复活了。他想要拼一把!要么生,要么死!究竟该怎么选?
他不甘!也不信!凭什么只有炼虚期高手方能解开封印?不就是向地底挖下去吗?这有什么难的?他想要试一下!
此刻的国师已经陷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他直接从枯井落下,当他到达井底之后,取出了自己的灵器飞剑,向着地底挖掘而去······
当他挖到距离地面约百米的时候,忽然有一股能量喷涌而出,将他狠狠地推了出去。只见国师被这股力量从枯井底部推向井口。如同一颗炮弹般,从枯井的井口射向天空!
从井口射出的时候,国师就已经晕厥了过去。当他再次醒来之时,现自己竟然被挂在茂密的树冠上。口角和胸前一片血红,显然是受了内伤,吐血了!要不是掉落在树冠上,估计此时他早就已经身死道消了······
服下了一枚疗伤丹药后,大难不死的国师总算是认清了现实。这根本就不是他这么一个筑基期修士能够觊觎的!看来,只能将这个秘密交给宗门了······
不过,以这个秘密和其中所蕴含着未知的资源来说。还是应该借此机会向宗门索要足够的好处才行。否则,自己宁愿是死,也不愿将这个秘密透露出去!
国师此刻的身体稍稍动弹一下就传来撕心裂肺的疼痛感。于是就在原地疗伤了多日。
当某日天还未亮之时,第一声鸡鸣划破了甘泉村寂静的清晨。国师拖着略显蹒跚的身形,御剑向着皇宫的方向而去。
到达皇宫之后,国师的神识中出现了皇帝老儿与狗蛋在御花园中嬉戏的身影。不,狗蛋现在应该称之为拓跋鸿瑞了。
此刻的国师也没有心情与任何人接触,他直接回到了自己在皇宫内的厢房内,开始继续疗伤。此次,他伤得有些重,但幸得上天垂怜,并没有伤及根本,否则将悔之晚矣。
又过了月余时间,国师厢房那道紧闭的房门终于打开了。国师气定神闲地从房内走出,似乎已经痊愈了。但只要细心查看,便可觉在他的眼角,又多了几道皱纹······
国师决定不再耽搁,他将那艘二手飞舟停在了皇宫的广场上,然后派人去通知皇帝,让他带着剩余的孩童前来,今日便是带着他们前往宗门的日子。
不久之后,皇帝率众,带着二十四名孩童来到了广场上。当他看到停在广场上的飞舟时,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绕着这艘飞舟转了一圈,还伸手抚摸了飞舟的外壳,口中啧啧称奇。心中想着,如果坐上这个飞舟,那可比此前跟着国师御剑飞行惬意多了······
国师看出了皇帝老儿的好奇和跃跃欲试,便开口说道:“陛下,正事要紧,还是先把孩童们送往宗门,待老夫回来之后,再带您好好感受一下可好?”
皇帝老儿闻言,连连点头称是,随即让人组织孩童们登上飞舟。而自己则是单独与拓跋鸿瑞依依不舍了一番。看来这段时间,这爷俩似乎处出感情来了。
拓跋鸿瑞从小到大哪里感受过有人对他这么好,不仅吃穿不愁,甚至还备受宠爱,最重要的是,他体验到了那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他的内心深处是极为不愿离开皇宫的,但禁不住这位新认父皇的勉励,同时也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拓跋鸿瑞那小小的身躯,背着父皇给他所准备的大大的背囊,踏上了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