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王殿下睿智。”
道衍和尚平静的眸子里露出一抹赞赏:「燕王殿下虽有执念,却已然跳出了这执念!
他一直在成长,他会成为了不得的帝王。
」
而这个帝王,是他道衍选的!
道衍和尚暗暗深吸了一口气,嘴角噙着一抹弧度,道:“所以,往后燕王殿下在私宅里那位面前,不仅要格外注意言行,还要把他当作是半个应天府那边的人,来防着了……”
朱棣目光复杂,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
道:“本王懂。”
他深吸了一口气,双眼微眯道:“或许……应天府那边一旦出事,父皇甚至还会跳出来,让本王和其他的藩王支出朱允熥那黄口小儿。”
其实,朱棣还真没猜错。
朱元璋老早就打了这个主意了。
道衍和尚也没有否定朱棣的这个猜测,而是向他投去一个深以为然的目光,道:“不怕私宅里那位有想法,只怕此事发生得猝不及防,无论私宅里那位是不是这么想的,咱们按照这个防着,就是了。”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防。”
“淮西勋贵莽、凶戾、无敬畏之心,不过这却也有一点好,他们不会同旁人一样,太过盲目地畏惧和遵从私宅里那位,一旦贫僧的暗桩把应天府那边撺掇出了事情,搅乱了应天府的格局……”
“便是陛下留在应天府的人真拿出了他的遗诏。”
“也不顶什么大用了。”
说到这里,道衍和尚挑了挑眉,眸子闪烁了一下。
朱棣目光一凛,道:“道衍师父的意思是,到了乱局之时,父皇悬在咱们头上那柄剑,便没有那么锐利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父皇跳不出来。”
他立刻明白过来道衍和尚的意思。
先前朱元璋在他们头上悬了一柄剑,在应天府留下了「遗旨」,为的是牵制住朱棣和他手底下的人,而只要这柄剑不那么锋利了……
他们设法把自家老爹在北平这边按下来,剪除自家老爹在这边留下的羽翼,把他软禁……
自家老爹也就没办法出手帮应天府那边的朱允熥了!
道衍和尚深吸了一口气。
没有说话。
显然全盘默认了朱棣的这一番理解。
朱棣略略思索了片刻,不由蹙起眉头,有些迟疑道:“只是不知父皇在北平这边……还有多少影响力,经过这几个月的时间下来……你我都知,父皇留在手里的手段,不会那么浅薄。”
如果动了手,却按不下自家老爹这一尊大佛……
那可就不妙了。
道衍和尚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道:“光凭一个燕藩的力量,或许能成,但也有可能有风险,为保万无一失,或许……可再寻求一方力量共同谋士。”
朱棣看着道衍和尚顿了顿,迟疑道:“道衍师父说的是,十七弟?”
道衍和尚淡淡一笑,道:“宁王虽年轻,却十分勇武,大宁府直面北境残元之地,常年需要抵御北面各方来敌,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本就是北元降部,有那些蛮子的骁勇善战。”
大宁府那边的力量。
道衍和尚早就在心里打主意了,历史上,他和朱棣也一样打了这主意:“只要有足够的条件让宁王殿下,您的十七弟心动……没有什么合作是达不成的。”
对于道衍和尚这话。
朱棣却是再一次有些犹豫了,或者说,他不太确定:“老十七算是父皇老来得子了,从前在皇宫里,便颇有感情,只怕……”
其他的都好说。
如今住在私宅里的,是他的亲爹,也是宁王朱权的亲爹,这就不太好说了。
道衍和尚笑着问道:“燕王殿下会对私宅里那位不利吗?”
朱棣摇了摇头,他当然不愿意伤害自已亲爹。
即便是朱元璋刚到北平,还未曾亮剑的时候,道衍和尚那般鼓动,他也没有动心。
道衍和尚道:“所以,私宅里那位……您和宁王殿下,往后只当一尊祖宗悄悄供着也就是了,只是不让他出手帮应天府那小皇帝罢了。”
朱棣沉吟片刻,道:“那……本王与十七弟,平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