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接着是熙熙攘攘的人声。
那些人好像靠近了马车。
骏马踏了两下蹄子,出一声嘶鸣,人声安静一瞬,可很快又一次响起来。
唐玉笺看了一眼天色,此时已是天空将亮未亮。
透过朦胧的夜色,能看到看到山道上那几个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衣衫破旧,身形佝偻。
身旁散落的竹篮里空空如也,满脸都是愁苦之色。
这些人不睡觉,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她一愣,忽然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现。
但来不及抓住那缕思绪,就听见夜风裹挟着老人们浓重的乡音,断断续续地传来。
“鸡鸭都瘟死了……田里的庄稼叫山洪泡烂了根……横竖都是饿死,不如……”
唐玉笺微微蹙着眉,勉强拼凑出事情的原委。
这村落地处低洼,前些日子的谷雨引山洪,不仅淹了庄稼,还冲垮了几条泄洪的山道。
如今田里积水排不出去,新种的秧苗都泡烂了根。更糟的是,这地方常年潮湿,即便抢收些粮食也晒不干存不住。
老人们絮絮叨叨的话音中还透露出家中青壮年都外出谋生,留下的耕具早就朽坏,连能下蛋的鸡鸭都因为泡了洪水得了瘟病。
马车被挡,不得不停下。
唐玉笺蹙眉打量着那几个身影。
夜风簌簌,晨露寒凉,这群老人不在家中安歇,却横卧在山道上面哭诉天灾,唐玉笺很难不觉得蹊跷。
况且,他们明明看见马车来了,非但不让道,反而哭嚎得更起劲了。
有个老汉甚至像是刻意抬高了嗓音,“唉!这车架,一看便知是富贵人家吧?”
其他人立刻会意,此起彼伏地哀叹,“富贵人家哪懂得我们穷苦人的难处……”
她几乎立刻就想到昨日路过时那个牛车坏了的老人。
想必是这些人得知了赠牛的事。
唐玉笺放下帘子,刚要开口说什么,却在转头后看见太一不聿不知何时已经拿起了笔。
笔尖凝聚着淡淡金芒,落在桌面上。
她一愣,下意识地摁住他的手腕。
太一不聿停下动作。
抬眼看向她,“玉笺?”
唐玉笺问,“你要做什么?”
“帮助他们,行善积德。”太一不聿眸光干净澄澈,“你说过,要多做好事,与人为善,广结善缘。”
说完,那双漂亮的眼睛弯了起来,充满期待地看着唐玉笺,像是在等待她的夸赞。
唐玉笺一顿。
嘴唇动了动,可心里那些怪异和猜疑无论如何都在这样的眼神下说不出来了。
“是……”
她的确刚跟太一不聿说要与人为善。
可是,隐约觉得哪里不太对。
“玉笺说世间的一切都有因果轮回,如果我行善,我的善缘是不是就不会走了?”
少年眼神太过柔软,唐玉笺缓慢松开了手。
笔锋流转之间,田野间出悉悉簌簌的声音。
“太一,我是说要你积德行善,但你还记不记得我还跟你说过别的什么?”她压低声音提醒。
太一不聿点头,“你说要有所保留,不要让他们看到我是如何做的。”
“对,积德行善时也要记得保全自己,要有所保留。尤其是你这能力,不能让旁人知晓……”
“记得。”太一不聿笔尖的金芒隐去,对她露出浅浅的笑,“不会让人看见的,更何况,他们只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