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得知后,写了一封战书,派人送到张新营中。
张新看完以后,回复了两个字。
“不战。”
数万大军的营寨可不是一日就能建成的。
他的大军远道而来,又在安营扎寨,哪有力气去和皇甫嵩交战?
使者回复皇甫嵩。
皇甫嵩微微点头。
次日,他又派人送了一封战书到张新营中。
张新的回复还是一样。
免战。
第三日亦复如是。
直到第十日,张新军的营寨建成,士卒们又休息了几日,他这才接下了皇甫嵩的战书。
初平二年三月廿一,小雨。
张新领着五千骑兵和一万步卒,出营向郑县而去。
五千骑兵,自然是黄巾旧部和乌桓突骑,一万步卒则是青州兵和徐州兵,以及部分后来补充的精锐。
曹操骑着马,颠儿颠儿的跟在张新身旁。
没办法,他麾下的士卒不够精锐,去了也只是凑数而已。
孙坚也从南山大营赶了过来,跟在张新身边。
他在听闻张新应战之后,申请带着豫州兵一同出战,但被张新否了。
此战并非决战,只是一场试探之战而已。
既是试探郑县守军的战力,也是再次试探皇甫嵩的态度。
如果皇甫嵩是假助董,万一孙坚杀的性起,叫不回来,那岂不是痛击友军?
若是真助董,他与孙坚并未配合过,一旦两军配合不当,被皇甫嵩抓住机会,还不如他独自出战呢。
“报!皇甫嵩出城,向我军而来,约有一万五千之数!”
“报!皇甫嵩大军在郑县十里外列阵。”
“报!我军前部与皇甫嵩大军已近五里。。。。。。”
直到两军前锋相距三里之时,张新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列阵。
随军工匠从辎重车上卸下早已准备好的零件,开始在原地搭建望楼。
不多时,一座望楼拔地而起。
张新走上望楼,孙坚、曹操跟在身后。
战场四周皆是平原,视野开阔,无遮无拦。
张新按住腰间的中兴剑,远远眺望着皇甫嵩行伍严整的大军。
“你到底是真助董,还是假助董,就用这一战来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