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的空气还有不知道哪个拐角偶尔传出来的吱吱声,应该是老鼠。
想到这个屋子里还有老鼠的存在,姜兰君将自己蜷缩的更紧了。
周遭的环境已经够可怕的了,偏偏脑海中还不自觉的响起明昭说过的话。
那个花了脸的少女,那个和自己一样年纪的少女,居然会说出那种话——我要做能手握自己命运的人,杀了你,杀了姜家的所有人。
爹娘可都是她的至亲血亲啊,她怎么敢说出这种话,就不怕天打雷劈么!
这一夜,注定无眠。
姜家这边同样的灯火通明,派出去送银子的人回来了,却是两手空空,没能接回姜玄青和姜兰君。
姜夫人一问,得知了缘由,气的掀翻了一桌子的晚饭。
姜勤义倒头就睡,可不管这些。
在他看来,只要两个小兔崽子没事儿,受些罪就受些罪,谁叫他们做事这般没有分寸,与谢羡予对上就算是他也落不得好,何况他们这几个小崽子。
次日一早,明昭被搀扶着坐上了已经准备好的马车。
为了防止中途颠簸,她身上的伤口再度裂开,萤娘与听风早就将软垫铺在马车之中,厚厚的两层棉花便是跌坐上去也不会感觉到疼,马车宽敞奢华,里头的设施也是一应俱全,还备了许多新鲜果子在路上吃。
明昭知道谢羡予有钱,毕竟是世家子弟,还是皇帝侄儿,可是亲眼所见和传闻中不一样。
摸了摸软垫外的布套,上面的绣花精致到能够以假乱真,布料更是绵软微凉,对面箱子里头摆放的是喝茶吃饭的用具,明昭没见过太多奢华之物,却也能看出来,喝水吃饭的碗筷杯碟都是用玉做的。
她想起来,在客栈的时候,吃饭的用具似乎也是一样,只是当时她并未在意,还以为是店家为了讨好谢羡予所做,如今看来压根不是的这些东西是他自备的。
抛开花销大不说,这样奢华的日子的确不错,难怪人人都想要往上爬。
不用害怕饿肚子,也不用害怕哪一天没银子花。
这样的日子可真好。
见明昭摸着坐在身下的软垫,听风还以为她觉得不舒服,担忧的问:“姑娘可是觉得坐着有些硬了,这里头还有备用的软垫,我给姑娘垫上。”
说着,她站起身,往马车顶端的一层隔板上摸索着。
明昭这才发现头顶还有一层,有隔板挡着,不必担心上面的东西会在路途颠簸时掉下来砸到人。
“不用了,已经很舒服了。”明昭忙阻止听风,“我只是没想到马车里也这样奢华,比我从前住过的任何一个房间都要好呢。”
听了这话,听风顿时有些心疼,她一个当下人的在世子府上做事,吃穿用度尚且不错,每个月的月钱更是花不完,姑娘从前过的都是些什么日子呀?
“我们世子有钱的很,姑娘以后要是喜欢什么可不必为世子省钱,这软垫呀也是世子吩咐好了的,一共备了四床,世子的意思是,这软垫呢做时间久了总会硬了,便让我们中途换一换,这样就能保证姑娘不会再度受伤。”
明昭对谢羡予的感激更甚,“世子这样细心,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他了。”
她知道不少关于朝堂上局势的消息,都是前世听墙角听来的,待日后时机到了再说与谢羡予听吧,权当是感谢了。
要是这会儿一股脑说了,凭谢羡予的性子,指不定要将她关起来,倘若他未卜先知的消息传出去,别人说不定会以为他是妖怪,一把火将她烧个干净。
明昭不能冒这个险。
听风不以为然:“姑娘已经谢过世子了,先前姜家和虞家一共送来了两万两银子,用来做这些软垫呀做几千个也够了。”
明昭一想也是,心下微微轻松了些。
不多时,芙蓉捧着两本书上了马车,有些兴奋的冲她道:“听风姐姐,你让我找的书我找到了,是不是这个三字经,世子见我寻这些书,问我要这个做什么,我就如实说了,结果柿子让人寻来了这个。”
芙蓉将三字经下头的书放出来,是千字文。
“世子说了,姑娘想要读书认字可以先从这个开始认起,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她还可以为姑娘请个师傅来。”
听风不满的撇了撇嘴:“世子真是舍近求远,我可以教姑娘的,再说了,现在的教书先生多是男子,哪有我这个姑娘家来的方便,姑娘说是不是。”
明昭点点头,她觉得都好。
听风人很好,对她也很好,而且她认识很多字,读过很多书,完全可以做她的教书先生。
没错,明昭想学认字,想学那些知识。
唯有知道的更多,见识的更多,她才能更好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她也想像谢羡予一样,做个谁都惧怕,有权又有钱的人。
“那我来教姑娘认字吧,等回到京城,我再教姑娘怎么写字。”听风有些激动,她这辈子还没做过教书先生呢。
“就麻烦了。”明昭笑道。
“我是姑娘的婢女,为姑娘做什么都是应当的。”
明昭却摇头:“你不是我的婢女。”
她是谢羡予的人,再者,自己也从来没有将她当婢女看过。
听风愣住了,还以为明昭对她有什么不满,谁知她接下来的话更让她吃惊。
“我拿你做朋友,现在你更是我的师傅,所以你也不必拿我当什么小姐看,我本来也不是。”
听风心下有些波澜涌动,许久后才回神,缓缓道:“姑娘这话,真是叫人……”
“我也不是为了拉拢你,更不是为了哄骗你,这些都是我的真心话,不过说多了也怪叫人瘆得慌。”明昭轻轻搓了搓自己手臂,“快些教我认字吧,我可不想继续做大字不识的白丁。”
听风被她逗弄笑了,显然能感觉到明昭的心情不错,“那姑娘了要好好记,到时候我可要好好考考姑娘,姑娘记不住,我可是要罚的。”
“遵命,听风先生。”明昭点头如捣蒜的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