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俊闻言讪讪道:“你这意思,搞种植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啊。”
刘洋一拍脑门,肯定不能砸自己招牌啊,“你看我这嘴,不过老杨啊,咱们认识这么多年了,我跟你说句实话,现在这年头干啥都不容易,要不然年轻人也不会一股脑往外跑,前两年国家搞扶持农村种植,没扶起来,可你能说都失败了吗?不能啊!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也是大学生回村,又是种蘑菇又是种橘子,这不,村里人都跟着挣了点钱。”
“年轻人想干点事业再正常不过,不让他们干,谁知道能不能成?再说了,你就种两亩草莓,就算赔能赔多少?还不如让丫头试试呢!”
杨国俊叹口气,“这话倒是真的,不过老刘啊,咱也是老朋友了,你可得给我这大棚建好,别偷工减料啊,价格我就不讲了,该算多少算多少,都不容易。”
二人东拉西扯,最后敲定,一亩地大棚算六千五,加材料和工人工费一起,绝对物超所值。
饭后刘洋要走,打算明天就带工人来干活,临走时夏芜摘了一小篮草莓让他带走,“叔,路上慢点!”
车子驶出一些距离,刘洋看着放在副驾上的草莓,嘀咕道:“看着还挺馋人。”
说着,伸手拈了一个。
夏芜把自己要搞大棚草莓的事情发到群里,暂时没发到网上,这几天,她更新视频的速度慢下来了,自媒体道路搞不到钱,她只能先顾着眼前。
毕竟夏芜就一个人,又不会分身术,压根照顾不过来这么多事情。
敲定好搭大棚的细节,给了一半钱作为定金,第二天刘洋带着五个工人,开了两辆车,拉着材料就来了。
一见面,他就对杨国俊说:“老哥啊,我感觉你闺女搞得大棚绝对能行,以后不愁挣不到钱啊!”
看样子,他对草莓的味道非常满意。
接下来一直给夏芜强调,他把草莓带回家给媳妇孩子吃,都说好吃,还让他再买点。
于是大棚草莓进度才刚开始,夏芜就卖出去六斤草莓,一斤按照15元收费,挣了90块钱。
刘洋手底下都是熟工,上午打地基,下午架钢管,除了中午吃饭休息半小时,几乎没停下来,到傍晚,一亩地的大棚已经初见雏形。
他们都是附近的人,刘桂珍留他们吃饭,没留下来,一个个拎着草莓归心似箭,擦着天黑开车回去。
上回下过一场雨之后,没凉快两天,温度又升高了,草莓大批大批地熟,每天都能采摘好几斤,第一批草莓还在陆续地开花挂果,看样子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山里的野花陆续开放,朴爷和季云舟也有两天没下山了,好像是在赶蜂采蜜,家里的草莓熟多了吃不完,村里有人来买,夏芜就半卖半送地分给他们。
不然留在地里也是浪费。
一边搭建大棚,夏芜一边从网上下单草莓,这回她买了近千棵草莓苗,种草莓都成了一项大工程。
夏芜算了一笔账,杨家人能出动的只有四个人,杨老爷子年岁已高,下地不易,还是省省。
她,哥哥,还有爸妈,四个人,要干差不多五六天。
要耕田,起垄,挖坑,施肥,种植,浇水……
一想到这工作量,夏芜就头大。
与此同时,在群里一直关心种植事态的周辉等人,都跃跃欲试地等她召唤了。
“夏夏!!!我知道你肯定有草莓吃不完!叫我啊,叫我!只要你现在叫我来,明天早晨我就出现在你家门口!”
夏芜一头黑线,犹豫的手始终颤抖。
最后,她决定询问家里人的意见。
“爸,妈,你说如果有人愿意免费来给咱们种草莓,只需要包吃包住,怎么样呢?”
刘桂珍一语中的:“几个人?住哪?”
他们家是农村自建房,虽说房间不小,可数量不多,总不能让人打地铺吧,秋季山里露水重,可不是闹着玩的。
夏芜一歪头,觉得很有道理。
“不行啊,家里没住的地方了,等我以后包山多盖点房子,到时候花钱请你们来干活好了。”
果不其然,她发完之后,群里又是哀嚎一片。
夏夏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攒够包山的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