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在村里长大的人,对时代变迁带来的变化感触最深。
眼看着和自己一起长大,一起生活的乡邻好友为了生活背井离乡,把老人和孩子放在家中,在外头低声下气挣几两碎银,回来时沧桑无比。
如果能在家乡发展,谁愿意离开自己家,非去建设别人的家不可呢?
杨国峰不是那种不关注时事老古板,他每天都看新闻联播,短视频也刷,还订了报纸,期期不落。
他从网上看到新闻,有些村庄引进大学生村官,带动当地创业,全村人跟着一起挣钱,为此他也去镇政府反馈,想要引进大学生人才,让杨沟村焕发新生。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是不少,可也没几个愿意耽搁大好青春年华到素不相识的村子里来发光发热的。
别人村庄引进大学生村官,那是人家自己村子里考出去的大学生。
杨沟村一个村近百户人家,考上大学的学生加起来都没十个数。
原先杨国峰还盼着杨薇去上了大学,能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给村里想想法子。
结果杨薇不是杨国俊亲生的,现在还不知道回不回农村老家来。
走了一个杨薇,又来了一个夏芜,听说还是留过学的,偏偏夏芜还来问过包山的事情,这让杨国峰心里涌起极大的希望。
“包山好啊,你是咱村里人,不是外人,咱包山不论亩,直接就一个山头。上回你问过我,我跟你说十万包十年,后面我又去别的村里打听,也有便宜的,不过人家那山头不大,不像雁头山,少说有八百亩地,你要是真想包山,我就跟村里人合计合计,看能不能给你算便宜些。”
杨国峰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堆,又拿出手机给夏芜看聊天记录,“这是隔壁村的村长,我之前跟你说他们村有个小伙子包山种蘑菇,他那片山头小,还种了几十亩橘子,估计到明年就能卖钱了。”
“镇政府其实对你们这些想要包山的年轻人也很支持,很多政策都放宽了,只要保持该有的绿植面积,其他事上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你们搞。”
夏芜好奇问道:“比如呢?”
“你看这份合同啊,”杨国峰变戏法似的从抽屉里拿出两份合同,递给夏芜和祁妙妙。
合同上写着《农村山地承包协议》,甲方和乙方待填写,下面介绍了雁头山的基本情况。
雁头山位于什么省市,具体到村庄,还附有林地示意图,土地面积是七百六十五亩,允许的开发用途限于生态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果林开发。
四至界限也都标的清清楚楚,当然,如果真要签订合同,夏芜还需亲自去雁头山验证。
合同里对承包期限,还有支付方式,双方责任和义务,都讲的清楚明白。
可以看出,杨国峰对这件事真是上心了。
夏芜看着山地的开发用途,又问:“支书,那到时候我能在山上盖房子不?”
“得看你要盖什么房子,这些山地是属于集体到,你最多承包六十年,到期后不继续续,那山上的建筑该清理还是要清理,现在国家管的严,自建房属于宅基地,不过你可以盖一些管理房嘛,根据养殖需要盖些必须的小房子,这些都好说,能理解。”
杨国峰可谓是给夏芜大开方便,夏芜明了,对村支书的负责也很钦佩。
“行,支书,你看包山都需要什么材料,我尽快准备好。”
“哎呀!”杨国峰高兴地都快蹦起来了,不过他也不是昧良心的人,有些话还是要问清楚些,别到时候夏芜包山不成,外人说他坑年轻人,“小芜啊,叔也不是外人,你跟叔说一下,你包山后打算干啥,只要叔能帮上忙的,肯定帮。”
夏芜也没瞒着,直接说出自己的初步打算,第一,养鸡,第二,搞种植,种菜,种果树,第三,拍视频。
如果到时候养殖种植两手抓都搞起来了,她可以通过线上售卖,把农庄品牌名声打出去,不愁挣不到钱。
杨国峰听完,一个劲地夸赞:“要不说你们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呢,脑子就是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好使。网购好啊,方便,有啥好东西也不愁卖的,拍视频也好,你年轻形象好,拍视频也不怕没人看,好,我看等你的山头发展好,说不定咱们村也能跟着一起变好!”
“支书,我也希望村里一天比一天好,有人的地方才有创造力和消费力。”
“这句话说的可真好,你就说大城市吧,为啥建的好,还不是因为人多?咱们农民工进城,修桥铺路盖大楼清洁街道,建设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这是个正循环。”
杨国峰难得遇到这么投机的年轻人,简直把夏芜当成宝了,一边聊着,一边从抽屉里翻出钥匙,“走,你们俩要是这会儿没事,我带你俩去雁头山转转,熟悉熟悉情况。”
夏芜答应下来。
杨国峰开着三轮车带着二人,路过夏芜家门口的时候,正巧碰上回屋喝水的杨国俊,停下来一聊,才知道夏芜要包山。
杨国俊也不耕地了,骑着车跟上去一起去。
雁头山毗邻母山,就在母山脚下,海拔只有小几百米,整体坡度平缓,上山下山都很方便。
之前有人包过雁头山,修的还有上山的水泥路,路两边长满了荒草,也不影响他们骑车上坡。
“咱们这里虽然偏僻,可气候适合,一年到头种啥水果都行,就是偏了些,大的水果商不愿进来收这么点东西,小的水果商又压价,最后气的王猛自己摘了果子开车去外头卖,卖的速度赶不上果子熟烂的速度,干了没两年,裤衩都快赔没了,不得已带着一家老小出去打工还钱。”
把车停在平坦的地方,杨国峰几人下车,给夏芜几人介绍山上的情况。
上一任山头主人名叫王猛,是杨沟村的上门女婿,包山十年,前面几年一个劲地种果树,有桃树、枣树、葡萄树,枇杷树。种的种类还挺多,本来想的很好,果子一熟,能从春卖到冬,一年四季都挣钱。
一家人辛辛苦苦打理几年,好不容易果树长成,开花结果,眼看着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却面临卖不出去的困局。
为此王猛找上杨国峰,又找上镇政府,可惜大家也没啥好办法。
那时候网购还没现在发达,村里的路也没修好,外头的果商嫌利润小不肯来,王猛又贷款买了辆车,自己去外头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