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阵营,奇怪的名字,奇怪的操演。
少女入营时只有千余人,本以为这支新招募的兵马再也普通不过。可是几月来,人数从千余到五千,再到一万,再到至今的三万大军。入营的有新招募的新丁,也有不知从哪里抽调过来的精兵,天南海北,新老交杂,全数混在了此处。他们之间唯一的相同,便是谁也不准离开,即便死,也要死在营里。
入了营之后,你的名姓就在世上消失了,谁也找不着你,也见不着你。少女会义无反顾地来到陷阵营,正是在应征时听到了这一点。
她跃上树杈倚在树干上远远眺望着操演,喃喃自语道:“这样练兵,能练出什么来?这处军营古古怪怪的,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历经了生离死别,再不是在湖边满是梦想,连修行都无时无刻不在臆想着心上人的单纯女孩。少女的脸上仍显稚嫩,肌肤依然莹白如玉,艰苦的生活也夺不去她的丽质天成。可扎得奇紧,令腰如约素的简易腰带,剪短了只需随手一挽便能盘起的秀,破损了几处袍角也浑不在意,仍然穿在身上的外衣,都在令她在稚嫩与闺秀的文静中透出一股野性的魅力来。
再也没有粉黛,不需在每日晨间醒来就去考量今日要施以怎样的妆容以引人注目。可脸蛋不经意间擦上的灰土,即使是黑色的污迹也毫不影响她的美貌——无论是什么色彩,加诸于她的脸蛋之时,都在为少女增光添彩。
在军营数月虽学了不少用兵之道,终究还是些皮毛。少女虽知这样的练兵个中有深意,也摸不清所以然。她目光一转,见医官营地里近百名男男女女正忙碌不停,不禁又有些自得。
自少女露了一手技艺之后,将军便立刻将医官的数量加大到了百人,全由她统领。且听闻这批医官将包扎技巧学好了之后,陷阵营会再招收一批医官,逐渐开枝散叶出去。
少女扁了扁嘴,忽然有些丧气。无论人品样貌,还是自己的武功,放在同龄人之中早已是上上之选,在军营里也是短短时刻就闯出了名头,看着轻而易举。偏偏在逃出来的府上非但不显拔群,还处处是个拖人后腿的。青梅竹马的少年郎早已远远甩开了她,身边更有了数名红颜,原本以为自己会是他当然的妻子,不想却渐行渐远……日日处心积虑地想要吸引他的目光,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忽视。
“我真傻。”少女自嘲一句,洒脱一笑跃下树杈,拍着掌大声道:“伤者一会儿就到,都打起精神来,让受伤的弟兄们早日复原!”战争的味道已越来越近了,少女虽不知细节,却知道这一战无可避免,而这一处怪异的营地也躲不开战火的席卷,甚至隐隐觉得有朝一日,她会在战火的最中央里经历炼狱的残酷。
“这一战若是能胜,我在背后悄悄地也使了一份力,总不会再被人说拖后腿和幼稚。他知道了,也不会再觉得我只是个没用的小姑娘了吧。”少女听着医官们整齐划一地应和声,深喘了一口气挺了挺胸脯,抽出倒背着的双手卷起衣袖,腾腾腾地向营外走去。
江南的秋天总是分外地短。炎热的天气刚刚转凉不久,连树上的枯叶还未落尽,一股寒风便吹来了冬季,奔腾的大江更是为虎作伥,丰富的水气将这股寒风严酷地肆虐于两岸,寒冷透骨。
或许更南的闽粤之地还不冷,但紫陵城里的人们还是穿上了厚厚的棉袄与皮裘。彤云密布,朔风呼啸,阴郁的天空里飘飘扬扬地下起雪来。
与寒冷一同来到紫陵城的,还有燕国的天使。孙贤志又一次踏入了紫陵城,这一位给盛国带来了无限屈辱的燕国中书舍人,带着燕国新君的圣旨,第一次向盛国新君传达旨意。
这些事在盛国习以为常,几代来都是如此。
许多人已然麻木,也接受了现实。羸弱的盛国抵挡不了燕国的铁骑,这个国度只适合歌舞升平,吟诗作赋。盛国能在大部分时间里远离战火,已是燕国最仁慈的恩赐。迟早有一天,这片国度的君主也会跪在燕君的脚下,俯称臣。——在他们还未继位成君主之前,他们的祖祖辈辈已经不止一次地这么做过。
也有些热血冲动,不堪屈辱者暗中咒骂着国君的无能与软弱。江东子弟多才俊,盛国虽弱,未必没有一战的勇气与决心。不战而降,只做锦绣文章讨些口舌便宜自欺欺人,每年里盛国百姓凭借勤劳双手创造的财富,却大半大半地被贡给燕国。平起平坐的两国,因为君王的服软而被人耻笑,平白地低人一等!经年累月,累积的怒火就像一座即将爆的火山,暗流涌动,似乎随时会化为一场飓风。
张安易承受了一辈子燕国给他的屈辱,也承受了一辈子子民们对他的咒骂,终于闭上了双目,将针毡一样的龙椅传给他的儿子。而坐上了常人梦寐以求龙椅的张圣杰,也几乎没有一天安生过。燕国天使到来的消息让这位新任的国君面色了白。
就在金銮殿里,龙椅之上,当着朝中大臣们的眼前,面色白,冷汗滴落,颤颤巍巍地道:“……令宫中仪驾在江边迎接燕国天使,花丞相亲自去,万勿怠慢……违令者……违令者斩立决!”懦弱到了这等地步,对燕国更是怕到了骨子里,张圣杰的软弱比乃父犹有过之。毕竟是幼童时便被送到了长安做质子,经年的担惊受怕,听见燕国两字简直比厉鬼还要可怖。为了让燕国满意,接待使臣甚至动用了宫中仪仗,闻所未闻。
消息很快就伴着寒风吹遍了盛国大地。任劳任怨的花丞相领着宫中仪仗在江边等候无论年纪还是官衔都低了他一头不止的孙贤志,恭恭敬敬地将他接进紫陵城。刚至城门口,国君的新旨意又到了。不是传达国君的命令,而是询问孙贤志,燕君的旨意该摆下怎样的排场才合适。
张圣杰仿佛被恐惧击穿了心智,慌慌张张连避嫌都顾不上,归国登基来勤于政事,好不容易获得广泛认可的国君在一瞬之间颜面尽失。不仅丢了他一个人的,还有盛国上上下下所有臣民百姓的。盛国的耻辱在这一刻再度被拉低新的下限,即使浑浑噩噩者都觉得面上无光,有一股难言的屈辱感。
孙贤志早已是盛国的老熟人,此情此景让他也意外万分。担任交好盛国的重任已有十余年,他深知稳住盛国有多么重要。不仅干系着每年天价的贡物,正是这些贡物,才能让燕国养着庞大的军伍之外,还有余力赡养民生。且与大秦之间胜负未定之前,盛国最好的状态便是像这样延续下去。
他很清楚,盛国绝不是传言中的翻掌可灭,三国鼎足而立,盛国的地理与地位极其重要,稳住比巨变要好得太多。且盛国的存在本身对大秦就是牵制!
离开长安之前,他已做好了诸事不顺的心理准备。新君登基,总要做做样子,给自己个下马威让臣民们看看。张圣杰在长安时与自己多有来往,交情也算不错,孙贤志已打算卖这个面子给盛国新君。只要目的达到,盛国持续原先的一切就够了,于他而言,在燕国新君面前留下个办事能力出色的好印象,远比在盛国作威作福重要得太多。
所以孙贤志万万想不到,这一趟来到紫陵城会是这般景象。他隐隐察觉到其中似乎有什么怪异之处,不自禁地怀疑张圣杰别有所图。可是觐见张圣杰时,这位熟识的帝皇居然再度拿出长安城里长袖善舞的那一套,仍掩饰不住面上的紧张,话里话外,问的都是解药的事情,迫不及待,就怕腹中之毒隔日就作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