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嘟囔了几句,自知理亏却又碍于面子,跳上马背离去。
老农呆立半晌,见人走远,连连拱手向王烛弯腰:
“多谢恩……谢谢贵人出手……”
王烛微微一颔首,抬步穿过山路,往前行去。
这一幕,或许只是红尘小插曲。
在王烛眼中,性命危局不过袖手之劳。
然而世人是否感恩、是否反省,却要看其内心。
事后,老农感激涕零,青年依旧自恃尊贵……善恶杂陈,但王烛不再纠缠。
一炷香后,王烛到达镇口。
此镇名唤“柳下镇”
,规模不大,但商贩聚集。
街道两旁多是青砖瓦房,店铺门匾林立:茶肆、酒馆、杂货铺、长工行、典当铺……人声嘈杂,井然有序地演绎着市井繁华。
王烛踏入街头,行人未曾多看王烛。
唯有少数人察觉这青衫客气质出尘,却也不敢冒然上前。
镇口飘来刚烤好的酥饼香,王烛顺手买了一块,温热香甜。
卖饼的大娘看见王烛气度不凡,却只是笑脸招呼:
“客官要尝咱的新鲜饼吗?两文钱一个,热乎!”
王烛递上一小片碎银,大娘慌忙道:
“客官,这……没得找啊。”
王烛随意挥袖:
“剩下的给其他人吧。”
说罢,便转身,咬下一口酥饼。
饼香入喉,暖意生腾,饼里杂着葱花与韭菜末,看似简陋,却自有一番滋味。
一路走,一路看。
街头巷尾,各有悲喜:有孩童在嬉闹,有小贩高声吆喝,有苦力搬运麻袋,满头大汗,只为换几枚铜板;也有文士哼着曲儿,悠闲蹚过路面积水……
“红尘如戏,何其热闹。”
王烛在街角的一家叫醉霞楼的酒馆外停住,微微昂首。
二楼雅座临街,窗扇大开,里头传出器乐之声,伴随朗笑与丝竹。
店门迎宾伙计正招呼客人。
王烛并不特别喜热闹,但却悠然踏入店内。
一来歇歇脚,二来也随缘看看。
先寻了临窗一角坐下,要了壶素茶和两个小菜。
伙计本见王烛衣着清雅,却不算奢华,没怎么殷勤。
但当王烛把自已靠窗位置微调、把一锭碎银随意搁茶桌上,伙计立刻笑容更盛:
“客官稍等,小店拿手菜很快到。”